谷语粱

谷语粱,博士,讲师
野梦大学理学院,植物与微生物系
野梦大学理学院,应用生态学系

野梦大学植物生产温室 门卫(?)
野梦生态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会员
2019年度杰出讲师

Yuliang Gu, Ph.D, Lecturer
Department of Plant and Microbi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WildDream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WildDream University

Tel: 2733-643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欢迎来到我的主页,我是野梦大学理学院的讲师(我不介意可爱的同学们抬举我为“教授”,嘿嘿),谷语粱。作为一名讲师,我的使命是将我所热爱的精彩纷呈的植物&微生物世界介绍给更多的同学(其他老师也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体会到这个领域的美妙和重要性;同时让本校的生物、农学、园艺等会涉及到植物&微生物的专业同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育经历

  • 2005-2009年,理学学士,生物科学(Biology),马莲洼种猪育场&玉米育种技术学院(现马莲洼农业大学);
  • 2009-2011年,农学硕士,植物营养学(Plant Nutrition),三江师范农业学院;
  • 2011-2016年,农学博士,植物学与植物病理学(Botany and Plant Pathology),桉普林渡大学(Anplnd);

工作经历

  • 2016-2018年,博士后,应用植物生态学(Applied Plant Ecology),豌葛根宁大学(Wangening);
  • 2018-2019年,博士后,植物微生物组学(Plant Microbiome),野梦大学,
  • 2019年-今,讲师,野梦大学

课程介绍

我知道我们都是可爱的小动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试着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在室外晃悠的经历,你的回忆中是否有绿色植物的痕迹(我当然不会问你微生物啦,因为大部分时候你是看不到大部分微生物的。)?你可能记得红绿灯,摩天大楼,记得每天早上买牛奶的便利店,记得教学楼门口的野猫,你的印象里有没有植物的身影?它们是可有可无的模糊绿色的背景,还是有时候也能让你驻足观望,在记忆里刻下痕迹的主角?再试着回忆一下你过去一周的经历,你还记得多少和植物相关的内容?你在购买新鲜蔬果的时候会意识到它们是鲜活而有名有姓的各种植物,而不是笼统的“蔬菜、水果”吗?在超市加工食品区买面包饼干时,你会想到它们和农田里麦芒上沾着雨露熠熠生辉的小麦“一麦相承”么?你随手挑了一听肥宅快乐水,可曾想过这甜蜜的快乐是玉米给你的?我们和植物息息相关,无论是周围的园林绿化还是每日不可或缺的食物,即使你是一位纯肉食性的兽(人),你所摄入的动物蛋白食物也是由更多的植物供养起来的。这是蕴含在生态学理念中的道理:植物是重要的生产者,它们支撑起地球的生态系统运行,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基本需求的基石。

我们从文明发展以来就学会了利用植物——种植业。在这长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对植物的认识,这其中最让我们难以置信、也最让我觉得激动人心的事实是,植物是非常活跃的。你能想象吗?尽管在一般纯兽和兽人眼里看来,植物不过是静止而无法游走的“植”物,我们是“动”物。可是在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了解过植物的学者和爱好者眼里,植物是生机勃勃的鲜活生命,它们有着远比我们原有认知活跃的多的复杂性为。你肯定会好奇,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得上是复杂?它们又不能跑跳。但如果你知道,植物也会“社交”,植物可以和植物之间相互“说悄悄话”,植物之间会有党同伐异的斗争合作,它们还会跨界联手,和花式繁多的微生物类群守望相助:一些微生物像是植物的私房财产,和植物是累世通好,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一些真菌会和植物的连枝同气,像是植物延长的臂膀,去更广袤的土壤汲取营养。

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合作在演化的舞台上表演了亿万年,而讲述这样一段精彩纷呈的植物和微生物恋爱史也是我的主要教学载体。如果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可见的活跃绿色与无形的微小律动之间有着怎么样深刻的联结,我们也就能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们生活的哲学,从而更好的让它们养育我们的文明。如果你愿意来我的课堂上了解这些内容,下次你出门时,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激活了很多“未解锁”的背景:你注意到便利店门口积累一层二球悬铃木的球球果实,注意到野猫的尾巴上沾着鹤虱的种子;你喜欢在冬天拿来暖手的薰衣草奶茶或夏天豪饮解暑的无酒精薄荷莫吉托都是在体验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曼妙,如果你恰好还是个对猫薄荷敏感的猫科小家伙,那荆芥这种唇形科“花魁”一定是你快活时光的重要成员。活跃的植物与微生物一起生生不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想有一双“慧眼”吗?不如来选修我的课试试吧!还可以拿学分哦(我敢说这是本校最好拿学分的课了)!

①:两款饮品在野梦大学咖啡厅【穀语】专柜均有销售,欢迎选购品鉴。 
②:“信了你的鬼话”——往届同学留言。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面向全校(无需生物专业背景)的校选课:

i.《如何和神创论者撕逼(生物演化入门)》

你相信演化学说吗(evolution theory的旧译法是“进化论”)?也许你没有仔细关注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生物知识的家伙,你可能听过不少和演化学说相关的科普知识了。可惜,演化论是一个科普出现偏差的重灾区,其中存在着许多理解不足和解读过度的谬论。当听说兽人亚群是猴子变来的,你有没有想过灵长类兽人的感受?看到网上广为流传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混乱发言,你有没有感觉如鲠在噎,却说不出哪里不对?“因为智慧生命演化的难度极大,所以兽人这样跨越大范围分类单元的现象一定不会是自然发生的”,果真如此吗?而这个问题的一些解释学说中却充斥着“长基因组水平转移、多发性高选择压独立起源、跨种染色体渐渗杂交”等术语,你是否想理解这些拗口词汇的具体含义?如果你被这些问题深深地吸引,你也急切地想深入了解生物学中最伟大的思想,那么这门简单的入门课将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会从身边的丰富案例入手,以实用的“驳倒反进化论者”为目的(奇怪的目的),将演化学说的历史与前沿一同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对这个历久弥新活力十足的学科有醍醐灌顶的认识。以后当你再听到有人鼓吹各种夸大其词的论调(比如“某某病毒是人为合成的生物武器”),你也可以歪一下脑袋耸一下鼻子抖抖胡须挺直尾巴,甩过去一个“你这连分子进化和系统树都不懂的人还敢在这大放厥词”的表情,哼都懒得多哼一声。

ii.《律动的绿色与微小的伟大-1, 2(植物学与微生物学入门)》

尽管我自诩自己是个“植物学家”。但每当我收到一些消息问:这是啥植物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一般的,在对方质问我的专业性之前,我会抢先告诉TA:“不是所有的植物学家都要会认识植物的!”。紧接着,对方大多会满脸问号地问我:那植物学家都干嘛?你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那为什么不选一下这门课试试呢?这门课的开设目的是介绍植物科学与微生物科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应用与理论研究的多个方面。同时也是以植物/微生物为载体讲述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课程,课程重点在涵盖核心知识的同时强调科学探索与实践精神,课程包含多项自主探究的有趣小实验,可以让你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亲身体会生物学现象,在复现前人的探索历程中体会学科发展的历史,学习前人的研究精神。本课分为1,2两学期,1为植物学部分,2为微生物学(主要是农业、环境微生物)部分。系列1是系列2的先修课。

iii.《认识很多植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实验课)

这是一门的应用导向的实践课,课程目标是普及简单基础的植物分类与识别的知识,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比如菜市场、公园、绿化带、花卉市场、野外、化妆品店 (?)、奶茶店(?)、火锅店(???) 等。丰富而贴近生活的场景式教学是这个课的亮点,认真学习之后你也可以成为见到植物就敢胡说八道挨砖砸的“带”砖家了。这个课程的终极目标是给你一套完整的以植物分类鉴别为主干衍生其他植物常识的谈资,让你可以自信地回怼所有其他人的炫耀:“切,你会乐器/会唱歌/会跳舞/会画画/会写文/会学习/会英语又怎么样?你不会植物分类呀!”

面向生物专业与农学专业的专业课:《植物与环境》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和环境的相互响应。植物既能感应环境的信号,也能改变周围的环境。该课程涵盖广义的植物生态学内容,除了经典的生态学框架之外,还涉及分子生态/种群遗传、生理生态、功能生态、地理分布、演化、跨种互作(传粉、植食性动物)、微生物组、植物保护等广泛的题材,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来认识植物的外界性,进而深刻的体会到植物的复杂性和活跃性。最终带着这样的理解应用到现实,去思考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作物育种、园林绿化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欢迎对植物学感兴趣,希望能整合理解植物生态学知识的同学来选修此课程。本课程将会成为你理解植物的得力跳板,助你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一跃成名。先修课为《律动的绿色与微小的伟大-1 和 2》,或者其他等价/更高阶课;限大三及以上年级选修。

研究生课程:《植物行为学——演化、多样性、生态与微生物组》

研讨课。以植物行为为主题,组织研习植物生态学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侧重点为植物多样性、植物演化和植物微生物组。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锻炼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推荐同时选修/先修过《植物与环境》,非必须。

参讲课程(均为本科生课程)

  1. 《微生物实验》
  2. 《田间实验与园艺技术实践(上、下)》
  3. 《动物克隆与转基因技术实验》(只是管理实验室门禁的,以及打下手的)
这里是学校对我参加教职能力大赛的一篇报道。特别鸣谢摄影师星语无限的作品,她对拍照时机的把握如此精准,场景选取充满动感,并且后期操作猛如虎,把我修的非常光鲜亮丽,我这辈子没见我这么好看过⁄(⁄ ⁄•⁄ω⁄•⁄ ⁄)⁄

历史研究经历(即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课题,现已不作为工作重点)

  • 土壤微生物建国史(根际微生物的群落构建)
  • 植物打架战略(共生菌根真菌介导下的植物竞争)
  • 地下恋情的前世今生(丛植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机制的演化)

右图:前实验室Logo

当我还在搞科研的时候,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植物有益微生物组的构建,和它们的共演化关系。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植物和微生物有着复杂而长久的共进化历程。类似动物有着他们的微生物组,植物也有植物专属的微生物组(microbiome),以一个典型的豆科植物大豆为例,植物的根系表面(根际rhizosphere)会吸引大量的微生物。在根上定殖的微生物中一个重要的类群是菌根真菌(mycorrhizae);对于豆科植物,它们还可以和根瘤菌(rhizobium)形成根瘤来固氮。除了地下部分,植物地上部分也存在很多附着的微生物,这称为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而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挤在植物里面生长,我们称之为内共生菌(endophyte)。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样被吸引来定殖的,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构建过程是什么样?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了不同的微生物组成?这就是我以前研究过的课题。

尽管我现在已经不再主管实验的内容,但我依然欢迎对此课题有兴趣的同学来和我联系。你们可以通过《专业自选研究》这门选修课来和我一起探讨植物微生物组、土壤微生物等相关的话题,完成一次独立的文献调研与写作任务。

主要论文

  • Race in rice: How bacteria favor anaerobic ambience around rice root. Microbiomoo(微生哞), 2019
  • Mechanisms of community assembly and coadapta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rhizosphere. Ecology Litters(生态垃圾), 2018
  • Friends or foes? How pea’s root chooses between competitors and collaborators. PANS(平底锅们), 2017
  • Diversity acts divergence: Mycorrhizal fungal diversity alters plant competition pattern. PLOS nONE(在普劳斯找不到一), 2016
  • Invisible plays incredible: Feedbacks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on plant communities. New Phytologistess(新鲜花女郎), 2015
  • Underground chemical telegram – Multi-interspecies communications via mycorrhizal networks. SB-BB (Soil Biological & Biochemical Bilge)(土生土化,土味废话), 2014
  • 抱残守缺或壮士断腕?兽人世采用分子系统分类观点的艰难前途。野梦大学学报,2019
  • 喧哗与骚动:根际分泌物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的信号动力。土壤学报,2018
  • 千丝万缕的千言万语:多层菌根网络在林地植物地下信号交流中的作用。植物生态学报,2014
  • 田坎到饭碗:农田土壤微生物管理对植物蛋白人造肉营养的提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
  • 森林烽火台:个体损伤信号在地下菌根网络中的传讯过程。应用生态学报,2011